01
夏季飲食兩大“黃金”法則
法則一:省苦增辛,適食酸咸
①省苦
元代養(yǎng)生大家丘處機在其撰寫的養(yǎng)生學著作《攝生消息論》中提到:“夏三月屬火,主于長養(yǎng)心氣,火旺味屬苦,火能克金,金屬肺,肺主辛,當夏飲食之味,宜減苦增辛以養(yǎng)肺”,提出了夏季飲食當“減苦增辛”的“五味”法則。
早在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中就闡述了五味與五臟的對應(yīng)關(guān)系,即“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咸入腎,甘入脾”。中醫(yī)認為,苦味食物養(yǎng)心。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則發(fā)現(xiàn),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清熱解暑等作用,苦味還可通過刺激舌頭上的味蕾,增加唾液、胃液和膽汁的分泌,從而增進食欲、促進消化。夏季溫度高、濕氣重,適當進食苦味的食物,不僅有助于清解暑熱、減少濕氣,還可改善食欲、健脾開胃。
但五味偏嗜易傷五臟,夏季心火本旺,而苦味入心,過重的苦味(如黃連等)或大量食用苦味食物(苦瓜、苦菜等),無異于“火上澆油”,反使心神更易渙散,同時還會刺激胃黏膜,引發(fā)惡心、嘔吐等胃部不適,因而夏季食用苦味食物應(yīng)適量。需要提醒的是,苦瓜性苦味寒,脾胃虛寒和體質(zhì)虛弱者建議少吃。
②增辛
夏季推薦多吃辛味的食物,如蘿卜、蔥、姜、蒜等,具有發(fā)散、行氣、HUO血、化濕、通竅等功效,因“辛入肺”,故多食辛有利于潤養(yǎng)肺氣,可防夏日心火克伐。老話說的好: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找醫(yī)生開YAO方?!?/span>
③適食酸咸
暑為夏季主氣,易傷人體之氣與津液。夏天人體出汗多,腠理開泄,可以適當食用一些酸澀、咸涼之品,如綠豆湯、酸梅湯、檸檬水等,亦可于涼拌菜中添加醋類調(diào)味品。因酸主收斂,且能生津止渴、開胃健脾,適當食用酸味食物,可以預(yù)防夏日出汗過多,從而固護肌表。
法則二:清淡飲食,慎食生冷
①清淡飲食
養(yǎng)生著作《保生心鑒》有云:“暑氣酷烈,古人于是時獨宿、淡味”,提出夏季飲食宜清淡的原則。藥王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·食治方》亦提及“慎肥膩、餅、酥油之屬?!毕募練夂蜓谉岢睗?,濕邪困脾,導致人體脾胃消化功能薄弱,食欲下降,俗稱為“苦夏”,此時尤應(yīng)注意以清淡、易消化的溫食為主,可少食多餐,切記少吃油膩或煎炸類食物,以免增加脾胃消化負擔。推薦多吃新鮮蔬菜、瓜果,如西紅柿、黃瓜、冬瓜、西葫蘆等。
②慎食生冷
夏季氣候炎熱,人體之陽氣浮越于外,導致體內(nèi)的陽氣相對薄弱,因而飲食上當慎食生冷,否則易于傷及脾胃陽氣,引發(fā)腹痛、嘔吐、腹瀉等不適,正如《頤身集》中所云:“夏季心旺腎衰,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、蜜水、涼粉、冷粥。飽腹受寒,必起霍亂?!?/span>
心主表,腎主里,“心旺腎衰”,即外熱內(nèi)寒之意,因而夏季不宜貪吃冷食,少則猶可,貪多則可致寒傷脾胃,令人吐瀉。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認為,冷飲可刺激胃腸道黏膜,影響胃腸道血液循環(huán),導致胃腸蠕動減慢甚則痙攣,從而影響食欲,甚則誘發(fā)吐瀉。
總之,夏季飲食當以溫食、熟食為主,盡可能不吃生冷、冰鎮(zhèn)的食物或飲料,如冰淇淋、冰西瓜、冰飲等??偸秦潧鲲嬂?,咱們的胃腸可傷不起呀!
02
消暑養(yǎng)生
夏日茶飲食療方
No.1 酸梅陳皮飲
【材料】
烏梅8克,山楂5克,甘草5克,陳皮3克,冰糖適量(血糖異常者可不放冰糖)
【制法】
將烏梅、山楂、甘草、陳皮一同放入養(yǎng)生壺內(nèi),加水適量,大火煮開,小火續(xù)煮10~15分鐘,Z后加入冰糖,冰糖化開后即可飲用。
【功效】
生津止渴,醒脾開胃。
【適用人群】
夏季汗多口渴、食欲不振者。
No.2 益氣養(yǎng)心粥
【材料】
薏苡仁20g,芡實20g,山藥50g,蓮子20g,綠豆20g,粳米50g。
【制法】
薏苡仁、芡實、蓮子、綠豆提前洗凈、浸泡1小時,與山藥、粳米一同放入砂鍋或電飯煲中,加水適量,大火煮開后轉(zhuǎn)小火,煮約1小時,待食材熟透后即可食用。
【功效】
健脾利濕,清暑養(yǎng)心。
【適用人群】
夏季暑濕困脾、脾胃虛弱、納呆食少者。